那麼米酵菌酸是如何產生的?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,米酵菌酸偏好22°C~33°C、酸鹼值中性的環境,雖然印尼、中國、非洲都曾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例,但並不常見,之前台灣便從未發生過米酵菌酸食物中毒,可是只要一發生就很容易致命。

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補充,早期米酵菌酸多是偏鄉家庭在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受到污染所致,2018年以來則以木耳、溼粄條為主。尤須留意的是,唐菖蒲伯克氏菌分布廣泛,土壤、玉米、大豆,以及乾燥、半乾燥的白木耳,皆能發現唐菖蒲伯克氏菌的蹤跡,要是這些產品的加工製造過程被污染,便有可能產生唐菖蒲伯克氏菌,再衍生出米酵菌酸毒素。
近 31 日
4 次瀏覽
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
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,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。
加 LINE 查謠言
加 LINE 查謠言
LINE 機器人
查謠言詐騙